大约数千年前火山喷发时期,本地人在贫瘠、恶劣的生长环境下,发现了茂盛生长的黄花梨木,人们便认为黄花梨寓意健康长寿、驱邪避灾。
于是在古老的村落里,几乎家家户户在庭前屋后都会种下黄花梨木,海南养生文化自此便代代相传。
海南黄花梨学名“降香黄檀”,俗称“降压木”,早在600年前,古代中医李时珍就就在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并称之为降香。
《本草纲目》云:降香“今折伤金疮家多用其节,云可代没药、血竭。”
《本草经疏》:"降真香,香中之清烈者也,故能辟一切恶气……上部伤,瘀血停积胸膈骨,按之痛或并胁肋痛,此吐血候也,急以此药刮末,入煎药服之良。治内伤或怒气伤肝吐血,用此以代郁金神效。"
《本经逢原》:"降真香色赤,入血分而下降,故内服能行血破滞,外涂可止血定痛,又虚损吐红,色瘀昧不鲜者宜加服之,其功与花蕊石散不殊。"
《溪蛮丛志》谓:“降真香本出海南,今溪洞僻处出者劲瘦不甚良。
黄花梨木自宋朝起就一直是贡品之一,受达官显贵追捧后逐渐成为皇家专用的木材。清朝的“崖州志”记载“花梨,紫红色,与降真香相似。气最辛香。质坚致,有油、糠格两种。油格者,不可多得。”
是以有俗话说“人分三六九等,木有花梨紫檀”,那是黄花梨木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。
本着对千年花梨文化的敬畏之心,和对珍稀植物的守护之情,蔡日芬先生当即决定于当地建立黄花梨基地,种下数千亩花梨田。
百尺竿头,岂在一朝一夕。历经持续20年的科学规范种植,终成一片绿树成荫。
黄花梨木之所以珍贵不仅是因为种植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,而且生长周期缓慢,所谓“十年成树,百年成材”。
世人熟知黄花梨木是制造高档家具、雕刻工艺品的上等材料,而黄花梨珍贵的药用价值却一直被忽视,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。
蔡日芬先生发现这点之后,遂汇集众多专家学者,联合中国科学院对黄花梨的成分和功效进行长期的研究分析,发现黄花梨叶作为可再生资源,其生物活性和药理功效十分出色。